半個世紀前,科學家們了解到太陽系位於銀河系中的一個稱為「本地熱泡」(Local Hot Bubble,LHB)的區域,並一直在探索這個局部氣泡的起源。最近,科學家利用eROSITA望遠鏡的數據進行分析,進一步發現了一條通往半人馬座的「星際介質隧道」,這可能將本地熱泡與鄰近的超級氣泡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熱氣體交通網。

半個世紀前,科學家們了解到太陽系位於銀河系中的一個稱為「本地熱泡」(Local Hot Bubble,LHB)的區域,並一直在探索這個局部氣泡的起源。最近,科學家利用eROSITA望遠鏡的數據進行分析,進一步發現了一條通往半人馬座的「星際介質隧道」,這可能將本地熱泡與鄰近的超級氣泡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熱氣體交通網。

本地熱泡是銀河系中的一個巨大、寬達1,000光年的星際物質區域,其密度遠低於周圍介質,並且內部充滿了微弱的百萬度高溫氣體,主要以軟X射線形式輻射。這可以解釋為何在太陽系附近缺乏塵埃,並且存在無所不在的軟X射線(低於0.2 keV)背景。

最近,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的團隊分析了eROSITA X射線望遠鏡的數據,詳細繪製了LHB的結構與特性,並釋出了太陽系附近熱氣體的3D模型。他們發現,LHB在銀河南與銀河北之間存在大規模的溫差,研究人員懷疑這種溫度梯度可能是由超新星爆炸引起的:爆炸重新加熱了氣泡,導致低密度氣體團膨脹。

另一個研究亮點是團隊新發現了LHB有一條通往半人馬座方向的星際介質隧道,這似乎是由年輕恆星噴發的強大、高速的恆星風形成的。

除了3D LHB模型,團隊還繪製了已知的超新星遺跡、超級氣泡與3D塵埃表,建立了太陽鄰域的互動式3D模型。從中可以輕易理解LHB的部分特徵,例如銀盤上著名的一條星際隧道「大犬座隧道」,可能將LHB連接到古姆星雲或另一個更大的超級氣泡區域(稱為GSH238+00+09)。

團隊還繪製了LHB邊緣正在遠離我們的密集分子雲圖,這些雲可能在LHB被「清除」且密度較大的物質被掃到末端時形成,可以暗示太陽何時進入LHB這個局部低密度氣泡。其他有趣的事實是,太陽一定在幾百萬年前剛進入LHB,且恰好佔據LHB左側相對中心的位置。

這項研究的新論文發表在《天文與天體物理學報》(Astronomy & Astrophysic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