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經濟正面臨嚴峻挑戰,出口下降、能源價格飆升以及重要部門競爭力減弱等因素共同導致了這場結構性危機。儘管外部因素如中國市場放緩和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對德國經濟造成了壓力,但德國企業領袖卻將矛頭指向了年輕一代,特別是Z世代,指責他們過於懶惰,請病假的時間過多。

德國經濟正面臨嚴峻挑戰,出口下降、能源價格飆升以及重要部門競爭力減弱等因素共同導致了這場結構性危機。儘管外部因素如中國市場放緩和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對德國經濟造成了壓力,但德國企業領袖卻將矛頭指向了年輕一代,特別是Z世代,指責他們過於懶惰,請病假的時間過多。

根據德國最大健康保險基金Techniker Krankenkasse的研究,2023年投保工人因病平均缺席19.4天,創下歷史新高。2024年,投保工人在前九個月內登記了14.3天病假,預計全年病假天數將再次創下紀錄。相較於其他歐洲國家,德國員工的病假天數明顯較多,2022年德國員工請假15天,而英國員工僅請假5.7天。

德國經濟在2023年萎縮了0.3%,德國研究型製藥公司協會指出,如果沒有高於平均的病假天數,德國經濟在2023年將成長0.5%,這意味著病假導致德國經濟損失了260億歐元。

雇主們抱怨病假制度被濫用,儘管德國法律允許工人在領取全薪的同時享受六週的病假,但許多雇主不相信員工請病假是真的生病。特斯拉在德國的工廠管理人員甚至突襲了三十多名請病假的員工家裡,這一行為引發了德國金屬工業工會的抗議。工會調查顯示,特斯拉員工普遍感到工作量過大,且經常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

德國經濟的全方位衰退預計將在2024年持續,GDP可能連續第二年下降。儘管對Z世代的批評不斷,但這並非德國獨有的問題,全球的Z世代都面臨類似的挑戰。德國經濟的真正問題在於對中國和俄羅斯的依賴,以及自身的官僚制度、過度監管、高能源成本和缺乏熟練工人等內部因素。

總之,德國經濟的困境不僅僅是年輕一代的問題,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包括改善勞動條件、減少對外依賴、改革官僚制度等。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