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引述專家分析指出,如果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兌現其競選承諾,對中國徵收巨額關稅,將可能引發新一波工廠自中國外移的浪潮。這一情況下,部分亞洲國家將從中受益,但同時也可能引發美中貿易戰,進而導致全球市場陷入不穩定,亞洲地區尤其會受到最大衝擊。
法新社引述專家分析指出,如果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兌現其競選承諾,對中國徵收巨額關稅,將可能引發新一波工廠自中國外移的浪潮。這一情況下,部分亞洲國家將從中受益,但同時也可能引發美中貿易戰,進而導致全球市場陷入不穩定,亞洲地區尤其會受到最大衝擊。
川普在競選期間曾誓言對所有出口至美國的中國商品徵收60%的關稅,以平衡兩國貿易。然而,分析師對川普是否會堅持這一高額關稅持懷疑態度,並對中國經濟可能受到的影響看法不一。他們估計,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可能會因此下滑0.7%至1.6%之間。
這一冷卻效應也將影響整個東南亞地區,因為這些國家的生產鏈與中國密切相連,並且接受中國的大量投資。牛津經濟公司的分析師指出,由於美國對中國徵收更高關稅,導致美國對中國商品需求下降,這也會連帶影響對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出口產品的需求,即便美國並未直接向這些經濟體課稅。
出口大量鎳與礦產的印尼尤其會受到影響,而中國也是日本、台灣與韓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此外,川普可能也會針對越南出口至美國的電子產品,以阻擋中國自2018年來取道越南進入美國的電子產品。
牛津經濟公司的經濟學家還指出,由於中國零組件在印度產品中占相當大比例,印度也可能成為美國保護主義措施的打擊目標。
中期而言,在中國境外設廠可能會抵銷這些負面影響。越南得益於地理位置和廉價技術勞工,已成為主要受益者之一。越南已獲得美國科技巨擘蘋果的台灣代工廠富士康、和碩及韓國三星的顯著投資,成為世上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出口國,僅次於中國。
然而,野村集團警告,無論是製造低階或高科技產品,中國在價格、規模和品質方面的競爭優勢都難以複製。國際貨幣基金的亞洲部副主任指出,生產鏈重組可能導致「效率損失」和價格上漲,對全球經濟成長造成負面衝擊。因此,亞洲國家可能獲得出口市場占比,最終卻在全球需求疲弱下目睹自身處境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