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各界對於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充滿關注。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在參加政大主辦的研討會時,提出了對未來美國半導體政策的預測。他認為,川普政府可能不會再提供新的半導體製造業補助,而是透過關稅政策來推動半導體在地製造,這將影響到上游的材料與設備領域。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各界對於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充滿關注。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在參加政大主辦的研討會時,提出了對未來美國半導體政策的預測。他認為,川普政府可能不會再提供新的半導體製造業補助,而是透過關稅政策來推動半導體在地製造,這將影響到上游的材料與設備領域。

楊瑞臨指出,美中科技對立的核心在於無線通訊和運算技術,這些技術的軍民兩用性質使得美國感受到強大的威脅。他預期,未來川普回鍋執政後,美中科技脫鉤將更加嚴重,企業將被迫選邊站,難以同時依賴兩國市場。生成式人工智慧(AI)將成為半導體產業決勝的關鍵。

此外,楊瑞臨提到,中國為了擺脫美國的圍堵,將在下世代科技如仿生、量子運算、光運算、互補式場效電晶體(CFET)和記憶體運算(CIM)等方面尋求突破。他認為,川普政府在科學法案方面可能不會有太大改變,但在涉及補助的晶片法案方面可能會有所調整,預期將不會再提供新的半導體製造業補助,而是透過關稅和調降企業稅來推動半導體在地製造。

楊瑞臨還指出,拜登政府時期推動的半導體在地製造是以先進和成熟製程製造為核心,而川普政府的政策可能會擴及上游的材料與設備領域。他強調,川普一旦祭出關稅措施,實施的國家與相對稅率將相當關鍵,可能會牽動印太地區半導體產業鏈的挪移。

總結來說,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半導體產業可能面臨新的政策挑戰,特別是在補助政策和關稅措施的變化上,這將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產生深遠影響。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