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Force 的報告揭示了 2025 年科技產業的十大重點趨勢,涵蓋了從生成式 AI 到自動駕駛等多個領域的創新和發展。以下是對這些趨勢的詳細解析:

TrendForce 的報告揭示了 2025 年科技產業的十大重點趨勢,涵蓋了從生成式 AI 到自動駕駛等多個領域的創新和發展。以下是對這些趨勢的詳細解析:

1. 生成式 AI 引領革新:人形化與服務型機器人迎來全新升級
– 技術成熟與大廠布局:隨著 AI 和機械動力技術的成熟,NVIDIA、Tesla 等大廠積極布局,機器人議題將持續受市場關注。
– 技術發展:軟體平台著重機器學習訓練與數位孿生模擬,整機型態聚焦協作機器人、移動式機械手臂與人型機器人。
– 市場前景:2025 年起人型機器人將逐步實現量產,預估 2024 年至 2027 年全球人型機器人市場規模之年複合成長率將達 154%,產值有望突破 20 億美元。

2. 技術革新推動市場標配:AI 筆電在 2025 年滲透率將達 21.7%
– AI 筆電普及:預計 2025 年 AI 筆電的滲透率將達到 21.7%,並在 2029 年攀升至接近 80%。
– Arm 架構優勢:Arm 架構因其高能效和可擴展性,將帶動 Arm 架構筆電市占率逐年增長。
– Edge AI 助力:Edge AI 將運算從雲端移至本地,使筆電能更快、更有效率地處理即時應用,強化用戶體驗。

3. 2025 年 AI 伺服器出貨成長將逾 28%,HBM 12hi 量產良率提升速度成焦點
– AI 伺服器需求:2024 年全球 AI 伺服器出貨成長可達 42%,2025 年在 CSP 及主權雲等高需求下,出貨年增率可望超過 28%。
– HBM 技術:NVIDIA B300、GB300 採用 HBM3e 12hi,2025 年起 12hi 將躋身產業主流堆疊層數。
– 量產良率挑戰:SK hynix、Samsung 和 Micron 在 12hi 世代的技術路線不同,量產良率提升速度成為供應商的重中之重。

4. 聚焦 2025 年:先進製程與 AI 推動下,半導體技術及 CoWoS 需求迎來革新與大幅增長
– 先進製程技術:TSMC 2nm 轉進奈米片電晶體架構,Intel 18A 導入帶式場效電晶體,Samsung 致力改善 MBCFET 3nm 製程。
– CoWoS 需求:NVIDIA 對 TSMC CoWoS 需求占比將提升至近 60%,驅動 TSMC CoWoS 月產能於年底接近翻倍。
– CSP 需求:CSP 積極投入 ASIC AI 晶片建置,AWS 等在 2025 年對 CoWoS 需求量亦將明顯上升。

5. 2025 年資安聚焦:AI 技術成雙刃劍,強化防禦與威脅偵測迎戰複雜攻擊
– AI 資安應用:Gen AI 強化資安防禦的兩大應用趨勢為賦能操作人員與加速威脅偵測。
– 駭客攻擊手段:Gen AI 同樣為駭客攻擊所用,列舉分析、網路釣魚等攻擊手段被強化。
– LLM 風險:操作輸入產生錯誤輸出、訓練階段引入漏洞、缺乏完整的存取控制等,為 2025 年企業發展 AI 產品服務時須聚焦之資安挑戰。

6. AMOLED 進軍中尺寸應用,推動筆電市場滲透率達 3%
– 蘋果引領趨勢:2024 年蘋果推出採用 RGB AMOLED 面板的 iPad Pro 系列,揭示了 RGB AMOLED 面板的下一步將擴大至中尺寸產品應用。
– 筆電市場滲透:預計 2025 年 AMOLED 筆電規模有望突破 600 萬台,市場滲透率預估將達 3%。

7. Vision Pro 將 VR/MR 由娛樂休閒導引至生產力工具
– Apple Vision Pro:2024 年 Apple 推出 Vision Pro,將 VR/MR 裝置從娛樂休閒用途導引至生產力工具的新定位。
– OLEDoS 技術:Vision Pro 顯示器採用的 OLEDoS 技術,提供高達 3,000 PPI 以上的解析度,成為高階 VR/MR 近眼顯示方案的首選。
– 市場前景:TrendForce 預估,VR/MR 裝置出貨規模將於 2030 年達到 3,700 萬台。

8. 2025 年衛星產業大勢所趨:立方衛星小型化與低成本量產推動全球通訊與物聯網革命
– 立方衛星發展:隨著 3GPP Release 17 對衛星應用場景的指引,低軌道衛星星系內立方衛星數量呈現指數級增長。
– 低成本生產:新創衛星商通過低成本生產小型立方衛星,以及大規模部署衛星星系,提供全球低延遲衛星通訊覆蓋。
– 應用場景:衛星物聯網應用場景快速發展,用於監控遠端區域物聯網裝置,如農業用感測器。

9. 2025 年自動駕駛新紀元:模組化端到端模型量產與 Level 4 Robotaxi 商業化加速
– 端到端模型:Tesla 推動的端到端模型熱潮,預期 2025 年是其他車廠量產此架構的開端。
– 生成式 AI 應用:生成式 AI 被用於產生多元及罕見情境協助訓練模型,解決數據長尾問題。
– Robotaxi 商業化:Level 4 自駕等級的 Robotaxi 隨著法規環境的逐步完善,有望加快場景複製和商業化運營。

10. 2025 年受惠電動車與 AI 資料中心雙引擎,驅動電池與儲能技術革新
– 電動車市場:電動車市場成長趨緩,特別是純電動車(BEV)降速最為顯著,預計 2025 年 BEV 成長率縮減至 13%。
– 電池技術:寧德時代推出 4C 充電倍率、10 分鐘充電可達 600 公里的磷酸鐵鋰電池,預計 2025 年進一步擴大市場投放。
– 儲能技術:2025 年全球儲能裝機需求可達 92GW/240GWh,年增 25%/33%,AI 技術的迅速發展帶來了電力需求的高速成長。

這些趨勢展示了科技產業在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從 AI 技術的廣泛應用到自動駕駛和衛星通訊的革命性進步,都將深刻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