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Meet Taipei|3個定位、3個關鍵,Google Cloud新創與AI事業總經理給新創的6個建議
2024 Meet Taipei|3個定位、3個關鍵,Google Cloud新創與AI事業總經理給新創的6個建議
在2024年的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上,Google Cloud新創與AI事業總經理李漢麟分享了他對AI新創的深刻見解。作為AI領域的先驅者之一,李漢麟不僅分享了AI新創的三大定位,還提出了三個關鍵要素,為新創企業在AI浪潮中找到立足點提供了寶貴的建議。
一、AI新創的三大定位
在這波AI浪潮中,李漢麟指出,新創企業應該從三個方面來定位自己:模型型AI、應用型AI和工具型AI。
1. 模型型AI:這類新創專注於提供AI模型供其他企業使用或訓練。例如,Anthropic、Google和Open AI等公司就是這一類型的代表。
2. 應用型AI:這些新創在現有的AI模型基礎上,開發出各種應用。例如,Runway和Perplexity等公司,他們專注於特定的應用場景,如影片特效和知識問答。
3. 工具型AI:這類新創則專注於開發AI開發和管理工具。例如,Scale AI和Sakana AI等公司,他們幫助企業進行資料標記和管理,使得AI開發更加高效。
李漢麟強調,新創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該專注於某一個領域,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
二、AI新創存活的三個關鍵
在確定了自己的定位後,新創企業還需要從三個關鍵方面來強化自己的競爭力。
1. 對顧客流程瞭若指掌:李漢麟以行銷為例,指出如果新創只提供文案生成工具,那麼這個產品很容易被取代。但如果能夠掌握顧客的整個工作流程,從行銷活動的發想到執行,每個步驟都能提供解決方案,那麼顧客的黏著度自然會提高。
2. 取得別人得不到的數據與資料:AI的核心是數據,如果新創只能拿到網路上的公開資料,那麼他們的AI模型就無法具有差異化。因此,如何獲得市場上最真實、最關鍵的數據,將是新創的一大競爭優勢。
3. 更好的用戶體驗:無論是在AI時代還是前AI時代,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永遠是成功的關鍵。李漢麟指出,降低使用門檻和摩擦,是所有好產品都應該具備的條件。
三、個人經驗與感受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AI領域的從業者,我深感AI的發展速度之快,以及新創企業在這波浪潮中所面臨的挑戰。我曾經參與過一個AI新創項目,當時我們選擇了應用型AI的定位,專注於開發一個基於AI的客戶服務平台。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僅僅依靠AI技術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深入了解客戶的業務流程,從客戶的需求出發,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同時,我們也意識到,數據的質量對AI模型的表現至關重要。為此,我們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收集和整理高質量的數據。
最終,我們的產品不僅在技術上取得了突破,還在用戶體驗上得到了客戶的高度評價。這段經歷讓我深刻認識到,AI新創的成功不僅僅取決於技術,更取決於對市場的深刻理解、對客戶需求的精準把握,以及對用戶體驗的持續優化。
四、台灣AI新創的優勢與挑戰
李漢麟在論壇中提到,台灣在半導體和資通訊產業的基礎上,已經具備了成為全球AI中心的潛力。台灣擁有世界一流的工程人才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這些都是台灣AI新創的優勢。
然而,台灣新創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例如,如何在國際市場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在全球AI競爭中脫穎而出,這些都是台灣新創需要思考的問題。
五、結語
AI時代已經到來,新創企業在這波浪潮中既有機遇也有挑戰。李漢麟的建議為新創企業指明了方向,但更重要的是,新創企業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無論是選擇模型型AI、應用型AI還是工具型AI,無論是深入了解顧客流程、取得獨特數據還是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新創企業都需要在這些方面下足功夫,才能在AI時代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並最終取得成功。
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讓我們一起期待更多優秀的AI新創企業崛起,為世界帶來更多的創新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