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的報導揭示了俄羅斯在面對美國及其盟邦的嚴厲制裁下,仍能持續獲取美國技術,並將其用於軍事生產,支援其在烏克蘭的戰事。這一現象引起了美國、歐盟和烏克蘭官員的深切關注,並暴露了現行貿易管制體系的漏洞。

彭博的報導揭示了俄羅斯在面對美國及其盟邦的嚴厲制裁下,仍能持續獲取美國技術,並將其用於軍事生產,支援其在烏克蘭的戰事。這一現象引起了美國、歐盟和烏克蘭官員的深切關注,並暴露了現行貿易管制體系的漏洞。

關鍵點分析:

1. 俄羅斯軍方採購美國晶片的簡單流程:
– 報導指出,俄羅斯軍方採購美國晶片的流程出奇地簡單,甚至可以透過線上商店直接購買。這顯示出現行的出口管制措施未能有效阻止這些技術流入俄羅斯。

2. 供應鏈的韌性:
– 彭博取得的資料顯示,俄羅斯軍方的供應商能夠從美國晶片製造商如德州儀器(TI)購買零組件,而這些公司對此並不知情。這表明存在一條隱密的供應鏈,透過中間商和空殼公司協助俄羅斯軍事工業複合體持續購買美國技術。

3. 俄羅斯經銷商的角色:
– 俄羅斯經銷商將德州儀器的線上商店訊息整合到自己的銷售平台,允許客戶在下單前查看半導體庫存和定價。這些經銷商還協助生產無人機、滑翔炸彈、精密通訊系統和伊斯坎德飛彈等武器。

4. 美國政府的警告與企業的回應:
– 美國政府已警告國內晶片製造商,要求他們採取更多措施防止俄羅斯軍方獲取技術。德州儀器等公司表示,他們已投入大量資源來防止產品流入俄羅斯,並不斷改進政策和程序以打擊非法轉移。

5. 專家的觀點:
– 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的副研究員魏興登指出,任何直接或透過第三方出口到俄羅斯的高科技晶片和微電子技術,都存在最終用於武器的風險。他呼籲美國和盟國必須持續監控其微電子出口,特別是對第三方的出口。

結論:
這份報導揭示了現行貿易管制體系的漏洞,顯示俄羅斯能夠透過簡單的流程和隱密的供應鏈持續獲取美國技術,並將其用於軍事生產。這不僅對烏克蘭戰場產生了直接影響,也對全球的貿易管制政策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美國及其盟邦需要進一步加強出口管制措施,並確保企業在執行這些措施時更加嚴格和有效。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