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和红枫镜头到底咋样?华为 Mate 系列深度体验测评
芯片和红枫镜头到底咋样?华为 Mate 系列深度体验测评
自从华为 Mate70 Pro+ 和 Mate X6 发布以来,后台收到了不少差友的留言,大家都在问:“麒麟 9020 性能到底如何?”、“红枫原色摄像头到底有没有效果?”等等。经过这段时间的深度体验,我决定把这些疑问一一解答,和大家聊聊这两款手机的真实表现。
外观与设计:大屏商务风,细节有亮点
先从外观说起,Mate70 Pro+ 这次最大的改动是后壳盖板,不再是 Mate60 系列的撞色设计,而是改成了纯色,表面多了一层丝状纹理,手感非常细腻。摄像头 Deco 一圈做了过渡,还加上了巴黎饰钉的纹路,整体看起来更加精致。
不过,Mate70 Pro+ 的尺寸确实不小,6.9 英寸的屏幕让它成为了今年非折叠屏手机中的“巨无霸”。虽然厚度控制得不错,但宽度确实偏宽,单手操作有些吃力。不过考虑到 Mate 系列的商务定位,大屏对于看文档、数据处理以及长辈使用来说,确实更加方便。
麒麟 9020:自研之路的又一里程碑
这次 Mate70 Pro+ 和 Mate X6 都搭载了华为最新的自研芯片——麒麟 9020。相比前代的麒麟 9010,麒麟 9020 的国产化程度更高,剔除了 ARM 架构的 A510 小核,转而采用了自研的泰山小核。这意味着麒麟 9020 实现了真正的纯自研核心设计。
从性能表现来看,麒麟 9020 的进步非常明显。根据 Geekbench 6 的跑分数据,麒麟 9020 的单核跑分为 1592,多核跑分为 5011,相比前代提升了约 19%。GPU 部分也从 Maleoon 910 升级到了 Maleoon 920,3D Mark Wild Life Extreme 测试中,总分达到了 1880,提升了近 20%。
在实际游戏体验中,Mate70 Pro+ 的表现也非常出色。全高画质下玩《原神》30 分钟,平均帧率达到了 59.8 帧,几乎全程稳定。虽然插帧技术依然存在,但效果比之前有了明显改善,日常使用中几乎察觉不到。不过,《星铁》这类高负载游戏的表现稍显不足,六分钟左右会出现温控降帧的情况,建议降低画质游玩。
红枫原色摄像头:影像逆袭的秘密武器
说到影像,Mate70 Pro+ 这次的表现可以说是“逆袭爽文”。华为从 2019 年的 P30 Pro 开始,就采用了 RYYB 阵列的传感器,虽然进光量更大,但也带来了偏色问题。而这次,华为终于找到了解决偏色的终极办法——红枫原色摄像头。
红枫原色摄像头通过多光谱技术,能够精准采集画面中的色彩信息,并生成更丰富的光谱数据,配合算法进行色彩还原。简单来说,红枫摄像头就像是一个“色彩校准师”,帮助主摄像头拍出更准确的颜色。
为了验证红枫摄像头的效果,我拿来了 iPhone 16 Pro、华为 Pura70 Ultra 以及 Mate70 Pro+ 和 Mate X6 进行对比。在户外自然光源下,Mate70 Pro+ 和 Mate X6 的成像更接近真实颜色,而 iPhone 和 Pura70 Ultra 则分别出现了偏冷和偏红的情况。
更让我惊讶的是,红枫摄像头不仅在拍照时发挥作用,甚至在视频录制中也参与了色彩校准。我用红色滤光片遮挡主摄像头,用黑胶布遮挡红枫摄像头,结果录制的视频一片血红。但当我揭开黑胶布,视频画面逐渐恢复了正常颜色。这种“外星科技”般的体验,让我对华为的影像技术充满了敬佩。
当然,红枫摄像头也并非完美无缺。在某些复杂光源下,Mate70 Pro+ 的白平衡判断会出现短暂的异常,但随着 OTA 的优化,这些问题应该会逐步解决。
Mate X6:折叠屏的又一次进化
说完 Mate70 Pro+,再来看看 Mate X6。作为华为最新的折叠屏手机,Mate X6 在配置和工艺上都有了不小的提升。
Mate X6 搭载了全新的分布式玄武架构,内部元器件重新排布,空间利用更加合理。外屏采用了第二代玄武钢化昆仑玻璃,内屏支撑层和机身框架强度也得到了加强。我在体验过程中不小心摔了一下,结果手机只有外框出现了轻微划痕,屏幕完好无损,这让我对 Mate X6 的耐用性有了更强的信心。
影像方面,Mate X6 的配置几乎与 Mate70 Pro+ 相当,红枫原色摄像头、4x 光学变焦、长焦微距等功能一应俱全。无论是主摄还是长焦,成像效果都非常出色,完全不输给传统影像旗舰。
大屏体验:效率翻倍,交互更智能
Mate X6 的折叠屏设计带来了全新的使用体验。打开 APP 时,内容会从两列变成三列甚至四列,屏幕利用率大幅提升。AI 助手小艺的分屏对话功能也非常实用,左屏看内容,右屏查资料,效率直接翻倍。
此外,Mate X6 还支持最多三个应用分屏的“全景多窗”功能,左右分屏、悬浮窗切换都非常流畅。这种多任务处理方式,让我想起了苹果的台前调度,但 Mate X6 的大屏交互显然更加灵活。
总结:华为的“长期主义”值得期待
体验完 Mate70 Pro+ 和 Mate X6,我最大的感受是华为的“长期主义”。从麒麟芯片的自研架构,到 RYYB 阵列到红枫原色摄像头的影像升级,华为的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扎实。
麒麟 9020 的性能提升、红枫摄像头的色彩校准、Mate X6 的折叠屏进化,这些技术的背后,是华为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和持续创新。正如华为从 2009 年的 K3V1 到今天的麒麟 9020,从 2019 年的 RYYB 阵列到今天的红枫摄像头,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
对于未来的 Pura80 系列,我充满了期待。华为的下一次“遥遥领先”,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