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探索宇宙的步伐正在加快,這引發了一個關鍵問題:我們是否能在地球以外的環境中繁衍後代?近期的一項醫學研究顯示,微重力環境可能對人類精子的健康造成重大挑戰。
人類探索宇宙的步伐正在加快,這引發了一個關鍵問題:我們是否能在地球以外的環境中繁衍後代?近期的一項醫學研究顯示,微重力環境可能對人類精子的健康造成重大挑戰。
研究團隊從15位男性中收集了精子樣本,並將每個樣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留在地球上,另一部分則被送上拋物線飛行的飛機,以模擬微重力環境進行實驗。結果顯示,在微重力條件下的精子樣本,其運動能力(活力)和存活率顯著下降。雖然微重力環境不會直接殺死精子,但精子的健康狀況明顯受到影響。
特別是精子的曲線速度(VCL,又稱軌跡速度,是精子頭部沿實際行走曲線的運動速度)受到的影響尤為顯著,這意味著在太空環境中成功受精的機率可能大幅下降。研究還發現,精子活力和存活率的下降可能會隨著微重力暴露時間的延長而加劇。
然而,並非所有影響都是負面的。微重力環境對精子的DNA完整性、形態、氧化壓力以及計畫性細胞凋亡(即細胞自行選擇死亡的過程)並沒有明顯影響。這些結果為未來探索太空輔助生殖技術提供了希望。
研究人員推測,微重力可能改變了維持精子健康的化學過程,但具體的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這項研究也為太空繁殖的可行性提出了新的問題,不僅涉及自然受孕,還包括可能需要依賴的輔助生殖技術。考慮到未來在月球或火星基地建立長期居住的需求,生殖問題勢必成為必須解決的課題。
過去的太空任務中,生殖從未被列為優先事項,因此對微重力繁殖條件的了解非常有限。過去的動物實驗已經顯示微重力可能導致受孕障礙,而這項人類精子研究進一步確認了這一點。研究團隊呼籲進行更多實驗,以探索太空生活對人類生物學的影響,特別是對未來長期太空任務或潛在太空旅遊計畫的影響。該研究論文已發表於《Acta Astronautica》(航太學報)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