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結果與全球科技政策展望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與全球科技政策展望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川普與共和黨的大勝引發了全球對未來政策走向的關注。特別是在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的背景下,科技新報專訪了智庫「科技、社會與民主中心」召集人陳東升教授,探討半導體、無人機、人工智慧、淨零科技、低軌衛星和認知作戰等議題。
科技、社會與民主中心的成立與使命
「科技、社會與民主中心」由國科會成立於2023年10月,旨在研究新興科技對民主制度及社會發展的影響,並提供跨領域的研究與政策建議。陳東升教授指出,近年來的美中貿易戰、區域衝突和科技競爭,以及AI的快速發展,都是該中心關注的重要議題。
人工智慧的影響與挑戰
自從ChatGPT問世以來,生成式AI被視為繼iPhone之後的重大科技轉變。然而,AI技術的發展也引發了對人類安全和勞動市場衝擊的疑慮。陳東升教授以18世紀工業革命為例,指出當時蒸汽機的發明雖然初期引發動盪,但最終透過社會制度的改革,減緩了引入機器帶來的影響。
他引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傑姆奧盧的觀點,認為AI雖能提高生產力,但對勞工的影響並不會如預想嚴重。最佳方案應是人機協作,強化勞工生產效率而非完全取代。各國政府需建立開放和彈性化的職業訓練和終身學習制度,以應對AI帶來的變革。
川普再度當選對台灣與全球半導體的影響
川普再度當選可能對台灣及全球半導體產業帶來影響。陳東升教授指出,川普的個性使得預測美國新政府政策變得困難,但台灣應提高競爭力與不可替代性。若美國對台實行晶片稅,台灣半導體產業需提升開發和生產效率。
台積電在美國、日本和德國的設廠,有助於分散風險並形成「矽盾2.0」概念,保護國際民主聯盟的供應鏈安全。這種緊密的國際合作可能使川普傾向維持矽盾發展路線,降低不確定性。
台積電外國設廠的文化差異挑戰
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建廠期間遭遇的文化差異和摩擦,顯示出跨國投資需考慮當地政治、社會和文化因素。陳東升教授建議,台積電應透過合資方式與當地企業協調,並回饋居民,以降低對外資企業的負面印象。
淨零政策的必要性
儘管川普可能再度開放美國石油和天然氣開採,但全球淨零政策已成為共識。陳東升教授強調,台灣必須加快淨零政策的腳步,無論美國政策如何變換,都應依照自己的規劃前進。
結論
面對全球科技與政策的變遷,台灣需提高競爭力,並透過國際合作降低不確定性。同時,建立開放和彈性化的職業訓練和終身學習制度,以應對AI帶來的挑戰。淨零政策更是刻不容緩,台灣需加快腳步,以應對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