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学术20年:一只暹罗猫的学术奇遇与AI浪潮下的坚守

标题:谷歌学术20年:一只暹罗猫的学术奇遇与AI浪潮下的坚守

引言

今年是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创立20周年,两位创始人Alex Verstak和Anurag Acharya特意撰写了一篇博客,回顾了谷歌学术的成长历程,并分享了一些实用的使用技巧和背后的趣闻轶事。在这个AI浪潮席卷而来的时代,谷歌学术将如何站稳脚跟?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魔幻色彩的学术世界。

谷歌学术的诞生与成长

2004年,Alex Verstak和Anurag Acharya希望打破学术信息的付费墙,让研究人员能够轻松找到并阅读感兴趣的研究成果。经过九个月的开发,谷歌学术搜索诞生了。早期的谷歌学术搜索面临着网络速度慢且不稳定的挑战,团队采用了一种“低技术”方案——“Sneakernet”,出版商将文章加载到物理硬盘上,两位创始人每天上班路上会亲自去取这些硬盘。这种脚踏实地的方式,体现了他们的初心:帮助全世界的研究人员轻松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看得更远。

谷歌学术的使用技巧

在博客中,两位创始人分享了一些实用的使用技巧:

1. 使用AI提纲高效阅读论文:谷歌学术搜索的PDF阅读器新增了AI提纲功能,为每个关键部分提供几条要点,帮助用户快速了解论文概况。
2. 通过“Case law”解锁法律资源:谷歌学术搜索拥有全面的案例法合集,任何人都可以搜索。
3. 轻松复制现成的文章引用格式:点击“Cite”按钮,谷歌学术搜索即可提供多种格式的现成引用。
4. 创建你自己的论文图书馆:用户可以将文章保存到个人图书馆,并通过创建自定义标签对收藏的论文进行分类。
5. 关注特定作者:用户可以关注特定作者,每当他们发表新作品时都会收到邮件提醒。

AI浪潮中的挑战与机遇

近年来,利用AI提升学术搜索体验的竞争者纷纷登场,让学术界的搜索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例如,ChatGPT已经成为一些科学家进行文献搜索、审查和总结的首选工具。Semantic Scholar生成简洁明了的论文摘要,并识别最相关的引用文献。Undermind引入“基于代理”的搜索模式,模拟人类阅读文献的过程,返回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结果。

尽管如此,谷歌学术的联创Anurag Acharya并不把这些新兴工具视作竞争对手。他表示,任何能让学术信息更容易获取的尝试都值得鼓励,大家做得越多,对科学进步就越有益。谷歌学术也在积极拥抱AI,利用它对文章进行智能排名、推荐相关搜索查询,以及推荐相关文章。

趣闻轶事:一只暹罗猫的学术奇遇

在谷歌学术的二十年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最魔幻的莫过于一只暹罗猫F.D.C. Willard(又名Chester)作为共同作者出现在一篇论文中。该论文研究了固态氦-3的磁性,以及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极低温下如何影响其行为。Chester之所以成为作者,是因为他的共同作者兼主人Jack H. Hetherington在完稿后才发现,整篇论文的表述过程中他都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复数“we”,没有用单数“I”。而期刊会拒绝接受单一作者使用这种写法的投稿。Hetherington懒得将文章里的“we”改成“I”,就干脆把家里猫咪的名字给署上了。

此外,还有一篇关于希格斯玻色子测量的论文,作者人数超过5000人,正文9页,而鸣谢名单足足24页。两位创始人在博客里写道,在谷歌学术搜索的二十年里,他们还没见过团队规模如此庞大的研究成果。有些科学发现确实需要“全村的努力”。

个人经验与感受

作为一名长期使用谷歌学术的研究人员,我深感其对学术研究的巨大帮助。谷歌学术不仅提供了海量的学术资源,还通过不断更新和优化功能,提升了用户的搜索和阅读体验。在AI浪潮的冲击下,谷歌学术的坚守和创新让我对其未来充满信心。

结语

谷歌学术20年的历程,不仅是一部学术搜索引擎的成长史,更是一部充满魔幻色彩的学术奇遇记。在这个AI浪潮席卷而来的时代,谷歌学术将继续站稳脚跟,为全球研究人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术搜索服务。让我们期待谷歌学术在未来的更多精彩表现。

参考资料

– [谷歌学术20周年博客](https://blog.google/outreach-initiatives/education/google-scholar-20-years/early-days)
– [Nature文章:谷歌学术20年](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3746-y)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ID:null),作者:新智元

Leave a Comment